一、 材料价格波动较大 在全热交换器产品的材料构成中,主要由转芯、传动装置、自控调速装置及机体构成。产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用金属(铜、铝)制作,但由于每个时期的金属价格都会存在波动,使产品成本不易控制。另外,国产全热换热器采用的热交换**无孔薄膜纸(ER纸)性能不佳,换热效率低,用国产纸的换热效率在40%左右,而且价格不菲。如果采用进口纸,虽然效率**国产的,但是价格也相对较高。总的来说,国产全热换热器整体性能不高,价格也较高;而进口全热换热器的价格更是国内价格的1-2倍,因此材料上的巨大花费都大大制约了全热换热器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 二、 产品技术含量有待提升 一般情况下,全热交换器的产品不会独立使用,会与空调或机械设备配套使用。在国内,大多数设计师对全热交换器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形式和设计方法没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只有设计师对热交换器的技术与空调或机械设备的技术都有较深入了解才能充分掌握和处理好新风、回风、排风和送风在空调或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才能**的将两种产品进行融合。但在国内全热交换器行业属于新生成长中的行业,相比国外,起步晚了几十年,所以在核心技术上往往没有国外空气置换企业研究得深入。特别在配套使用的技术上,仍需要借鉴国外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三、 企业竞争越加激烈 由于全热交换器的属新生成长型行业,所以进入该行业的竞争对手将会越来越多,但至今为止,国家和相关机构仍未制定该行业准入门槛、行业标准等,使到一些正规企业的经营和竞争中得不到有效的**。且因为门槛低,进入容易,使一些不合资格但又想捞一把就走的投机性企业挤进市场,从而导致市场竞争的混乱,损害正规经营企业的利益。另外,随着市场发展的机会逐步扩大,一些大型家电企业会考虑上下游的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条经营,势必会进入到全热交换器行业市场中去。这些都意味着该行业中的企业竞争者会不断出现,以大浪淘沙的方式,择优存活。